2024年05月15日 阅读:129次
小华因感情问题借酒消愁,借着酒劲服下一整瓶安眠药。深夜,回家取东西的哥哥看到了趴在餐桌上的小华,以及旁边空了的酒瓶和安眠药瓶。哥哥立刻拨打了120,带上安眠药的瓶子,把小华送往医院抢救。
救护车很快到达医院,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已经在门口等候,大家急忙把小华送进去。此时,躺在抢救床上的小华四肢湿冷,皮肤苍白,桡动脉搏动微弱。接上监护仪后,仪器显示SpO282%,心率55次/分,血压105/83mmHg,呼吸11次/分。医护人员立即为他吸氧,并开通外周静脉补液,但没有较大的好转。值班医生听小华的哥哥说了他的情况后,立即指导护士给小华插胃管进行洗胃,并留取血液和尿液及胃内容物标本进行毒物分析。与此同时,给小华静脉注射0.2mg氟马西尼,3分钟后又静脉注射一次。患者情况依然没有好转,考虑到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较多,病情危急,联系ICU会诊,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和护士一起将他送往ICU。
入ICU当时
ICU医生通过监护仪,观察到患者呼吸浅慢、不规则,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在逐渐下降,赶紧为患者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同时开通中心静脉,快速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泵注去甲肾上腺素(16μg/min)。
又检查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双侧瞳孔直径2mm,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低。ICU 医生向患者家属了解情况。
患者平素体健,前几天睡眠不好开始服用安眠药,家属晚上到家时发现患者喝了酒,桌上有一个空的安眠药瓶。医生告诉家属,患者现在药物中毒的症状非常严重,不仅服用大量氟西泮,今天喝的酒和之前服用的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都有影响。
过了一会,护士送来了毒物分析报告单:毒物分析报告为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血药浓度为2385ng/mL,和医生之前的预期一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为0.31%,稍偏高,但不致中毒。
问题 1 对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如何做出诊断?
诊断依据:
①大剂量服药史。
②有意识障碍、共济失调、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临床表现,同时注意与颅脑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中毒相鉴别。
③有相关中毒的临床表现,且高度怀疑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用特异性拮抗药氟马西尼做鉴别诊断,使用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
④通过血、尿及胃液中检出苯二氮䓬类药物或特异性的代谢成分可确诊。
问题 2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常有哪些临床表现?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可分为轻、中、重度(表1)。
表1
问题 3 对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如何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可取胃内容物、尿液进行苯二氮䓬类药物及代谢物定性检测以及血药浓度测定,以明确是否存在该药物中毒,指导临床治疗。但应注意的是:血药浓度不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
问题 4 该患者存在哪些病理生理改变?
在神经元突触后膜表面存在由苯二氮䓬受体、氨基丁酸(GABA)受体及氯离子通道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苯二氮䓬类药物与苯二氮䓬受体结合后,可增强γ GABA与其受体的亲和力,使 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开放,增加细胞内氯离子流量和细胞超级化。净效应就是减少神经细胞开始活动的能力,最终抑制神经传递(图1)。
图1 苯二氮䓬类药物产生中枢抑制机制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其次是间脑。大剂量可致中枢、循环抑制。
问题 5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有哪些?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见表2。
表2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
入ICU4小时
患者进入ICU已经4小时,经过治疗后仍没有苏醒的迹象。医生考虑可能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在体内蓄积较多,尝试给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然后向家属交代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和后续治疗建议,并签署了同意书。
问题 6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血液净化的指征和时机是什么?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考虑血液净化治疗。
(1)服用剂量过大,超过自身清除能力,浓度达到或超过致死剂量,或者合并两种以上毒物中毒。
(2)临床症状进行性恶化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如意识障碍、呼吸抑制、低血压、低体温)。
(3)机体对药物清除功能障碍,如肝、肾功能异常。
(4)血液净化清除率高于内源性清除。
(5)出现加重因素,如重症感染。
(6)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较长。
只要有血液净化指征,就应尽早治疗。一般认为,接触毒物6小时内进行血液净化效果最佳,12小时后再行治疗效果较差。
问题 7 对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和原理是什么?
1. 影响药物/毒物血液净化清除的因素
(1)相对分子质量:决定毒物是否能被滤过或吸附,分子的形态、电荷也有一定影响。
(2)溶解性与蛋白质结合率:脂溶性高的毒物蛋白质结合率高,水溶性高的毒物蛋白质结合率低。毒物或药物在血液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游离的部分易被多数血液净化方式清除。
(3)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越大,与组织结合率越高,药物排泄越慢,较难通过血液净化方式有效清除。对于表观分布容积大的毒物强调早期治疗,避免出现毒物血药浓度反跳。
(4)反跳:即“二次分布”现象,指血液中的毒物被清除后,组织或细胞中的毒物会重新分布到血液中。在分布容积>1.0L/kg的药物中常见此情况。治疗这些药物中毒可能需要重复或持续血液净化。
2. 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临床上可采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每种血液净化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治疗中毒患者时,应结合毒物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选择(表3)。
表3 血液净化方式比较
血液灌流也称血液吸附,采用体外循环,将引出体外的血液直接与吸附剂(大孔的高分子聚合树脂或活性炭)接触,从而吸附血液中的毒素,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血液灌流清除率较高,主要适用于大、中分子量,脂溶性强以及与脂蛋白结合率高而血液透析效果不佳的药物。但是对于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清除差,有饱和现象,无法改善内环境紊乱。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采用每日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连续性、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血液净化方法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在中毒患者中应用CRRT,能够持续清除有毒物质和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维持及替代重要脏器功能。
同时,CRRT可有效防止间歇治疗后“反跳”的发生。通过联合应用多种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等模式,可以相互弥补不足,提高血液净化效果、稳定内环境,更好地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苯二氮䓬类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分子量较小,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表观分布容积较大。肝功能受损、老年和饮酒常使其代谢半衰期延长。因此可考虑进行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一般持续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液毒物定量降到安全水平为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灌流后即使患者苏醒,也可能在几小时后出现毒物的“二次分布”。所以可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持续性地清除毒物,并在血液净化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图2)。
图2 HP 联合 CVVH 示意图
入ICU10小时
经过血液灌流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6小时后,患者心率恢复正常,血压逐渐上升,逐渐恢复意识,能睁开双眼,并有自主活动,一般情况基本稳定。
医护人员向家属报告了患者现在的情况,一方面继续观察他的病情,另一方面联系了心理医生,待患者完全恢复后,为他做心理辅导,重新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问题 8 对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
答: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下。
(1)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昏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治继发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做好气道护理。
(2)苯二氮䓬类药物久服者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失眠、焦虑、激动、震颤等),在后期恢复治疗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戒断治疗也包括重新启用苯二氮䓬类。
问题 9 病情稳定后的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药物“反跳”又出现中毒表现。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给予保肝药物,防止肝、肾功能衰竭。
(3)一般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者经洗胃催吐排除毒物后,静脉给予拮抗剂及糖盐水,加速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可进食牛奶、豆浆等温和的食物,注意勿食辛辣、滚烫的食物以保护胃黏膜,合理饮食,少量多餐。
(4)对于故意吞服过量药物自杀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要求家属也一起开导患者,使其乐观积极地看待人生,让内心坚强起来,尽量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看护,以免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参考文献:
[1]Bellomo R,Ronco C.Blood purific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volving concepts [J]. World J Surg,2001,25:677-683. [2]Gil HW,Kim SJ,Yang JO,et al. Clinical outcome of hemoperfusion in poisoned patients [J]. Blood Purif,2010,30:84-88.
[3] Swart EL,de Jongh J,Zuideveld KP,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of lorazepam and midazolam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on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J]. Am J Kidney Dis,2005,45:36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