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列表/文章详情/

康焰:完善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尽快提升现有的重症疼痛管理策略

1657年05月21日 阅读:414次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重症医学在人民健康的迫切需求中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被国家批准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重症医学科也成为了一级临床诊疗科目。随着对重症患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疼痛管理已成为重症患者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不仅是对重症医学科救治先进水平的衡量指标,更是对重症患者人文关怀的最基本而具体的体现。

 

早在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即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部有关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指南——《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并于2018年更新为《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2018版)》。这些指导性文件基于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临床镇痛的推荐意见,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重症患者镇痛治疗的水平、质量与流程的规范化。

 

随着临床重症镇痛镇静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开展,如何更恰当地管理重症患者的疼痛、体系化地打造“无痛ICU”,就需要对疼痛的发病机制、疼痛对机体器官的影响、疼痛的评估与管理、镇痛药物的药理学、疼痛护理、疼痛与镇痛科研及镇痛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和阐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专著,我们发现这一领域多数专著均来自麻醉或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尚缺乏针对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专著。重症患者在病理生理特点上与普通患者有显著不同,无论从基础还是临床角度出发,都迫切需要尽快完善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尽快提升现有的重症疼痛管理策略。

 

因此,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组织了编写小组积极筹备本专著的撰写。同时,编写团队还邀请了部分国内知名的重症医学中青年专家及疼痛管理的多学科专家加入编写小组。他们均长期身处临床医疗及护理一线,涉及重症、麻醉、疼痛、药理、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神经内外多个科室,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本书的理论先进性和临床的实用性。《重症患者疼痛管理》拟从疼痛在重症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及监测方法、镇痛药物的药理学、镇痛的治疗方法及不同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要点、疼痛的护理、疼痛相关的研究设计等方面对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介绍与阐述。着重从实战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重症患者疼痛管理要点进行分别阐述,力图为从事重症医学及相关领域工作不同层次的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在重症患者镇痛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上提供帮助。

 

本书从初拟目录到完成初稿,共开了6次审稿会,历时1年多。初稿经核心编写小组初审、交叉审稿及查重等各项工作,再经主编、副主编通读并校正全书,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书稿。

 

本书的编写凝聚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技人员多年来在重症患者镇痛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理论与临床经验,得到了重症领域和兄弟科室专家的大力支持;凝结了整个编写小组的心血与智慧,希望能切切实实为优化重症患者疼痛管理作出努力。限于医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医学问题的复杂与变化,限于编写小组对相关知识与信息的掌握与把控,书中难免有不可避免的疏漏或者错误,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是本书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

 

康 焰

2023年5月于成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学会副会长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riticalcare medicine(中文版)》编辑

2020.03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2020.09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