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文章详情

华西重症大讲堂之华西天府心脏重症MDT系列学术会议(第五期)顺利召开

2024年06月14日 阅读:287次

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

 

2024年6月12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分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承办的华西重症大讲堂之华西天府心脏重症MDT系列学术会议(第五期)于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以线上线下形式顺利召开。

 

会议现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主任金晓东教授特邀参会,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ICU廖雪莲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赖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ICU傅方洁医生分别展开演讲,讨论嘉宾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李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武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茂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唐文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吴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郭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急诊科夏义琴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肺癌中心李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胡瀚魁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ICU基鹏教授及线上线下共360余人次参会。

 

 

会议主持廖雪莲教授表示,华西重症大讲堂已举办十数载,心脏MDT学术会议采用了更加正式且包容的多学科讨论形式,以期提升重症心脏疾病领域临床诊疗水平及创新能力。

 

 

金晓东教授开场致辞,华西大讲堂下的重症心脏MDT会议,广邀来自不同专科专家,通过跨学科研讨促进多学科融合,实现跨领域专家间的紧密沟通与协作,为重症患者带来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诊疗方案,提升临床治疗效能。

 

博学之,审问之

 

 

赖巍教授《ECPR时机与管理》为题,从ECPR基本原理、建立流程、临床应用与管理三方面展开。ECPR,即体外心肺复苏,相较于传统心肺复苏,ECPR 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风险。但在实际应用层面,ECPR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技术交叉和组织协调挑战,这些问题常导致启动时间延缓、治疗效果不佳。因此,ECPR在学术领域依然面临着争议,但同时也展现出广泛的进步空间与改进潜力,亟需更深入的探讨分析。

 

 

傅方洁医生《一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抢救治疗》为例,提出了4个思考:1. ECPR启动时机、团队建设?2. 抗凝方案调整?3. 肺栓塞来源?血栓?肿瘤性栓塞?4. 肺栓塞治疗有无更好的方案?

 

慎思之,明辨之

 

 

 

讨论现场

 

与会者就心脏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ECMO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多学科协作流程优化、并发症管理等问题经过了激烈讨论与思想碰撞。在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中,加强医护人员的跨学科团队合作是提升重症患者救治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通过标准化培训流程、共享教育资源与实践经验,确保各科室医疗服务水平的一致性与高质量,达到“同质化”发展目标是其发展重点。

 

笃行之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后续将继续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利用MDT模式为心脏重症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地区性重症医学专科救治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