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来源医师报重症频道 阅读:209次
7月11日,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选举大会及成立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
贵州省人民医院施贤清教授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铜仁市人民医院韦林教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方丽教授、黔南州人民医院刘志远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国辉教授、兴义市人民医院陈金波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涛教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高科教授7位专家当选副主任委员,马兴龙、方丽、王灵等26位专家当选为常务委员。
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马朋林教授,学会顾问王迪芬教授、李兰教授、沈锋教授、傅小云教授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证书。
施贤清教授在致辞发言中表示,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在学会领导的关心下,在前辈们的指引下,借助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积极进取,为提高贵州省重症医学的科研能力而努力。“同时,也希望更多专家能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满足群众健康的需求,从而提高贵州省重症医师团队的综合的能力。”发挥出每个人的力量,为贵州省重症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满腔的热情,坚定的步伐,共创贵州省重症医学新征程。
马朋林教授代表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杨康会长发言致辞,他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临床与科研关系非常紧密,临床是科研的活水源泉,科研是临床不断向前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临床与科研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中世纪欧洲贵族曾用放血的方式治疗高血压,后来通过科学的研究,形成了标准化的治疗方式,“这是科研的光辉,否则现在高血压患者可能还会通过放血去治疗。”这样的故事还在临床中不断发生。临床与科研相得益彰,才使得医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如今重症医学发展迅速,但高质量的文章依然十分欠缺,科研能力仍有待加强。专委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的支持下,能激发起更多年轻重症医师的科研热情,为贵州省重症医学的研究能力提升开创一个新的局面。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绽放出医疗、科研和教育三朵盛开的鲜花,为贵州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