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文章详情

病例分享 | 儿童重症心肌炎1例

2024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阅读:226次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岁7个月,学生。发热3d,发现水肿1d。3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8.5℃,伴呕吐,当地医院查甲型流感病毒及支原体阳性,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d前当地医院住院,查心肌酶谱异常,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二便常规、九项呼吸道病毒、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对症治疗后未再发热、呕吐。1d前出现水肿,双眼睑、面部及四肢为著,伴头痛、四肢肌肉痛,水肿较前加重,头痛及肌肉痛未缓解就诊于本院。

 

症状体征 神志清,精神欠佳,双眼睑、面部、四肢非指凹性水肿。双侧扁桃体二度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脏、腹部、神经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核磁。

 

治疗方法 人免疫球蛋白冲击、强心、利尿、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

 

临床转归 患者康复出院,定期复查。

 

关键词:心肌炎;儿童;重症;心脏磁共振

 

心肌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或毒素导致[1]。其中重症心肌炎多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症状[2]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出现心脏功能的急剧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常依据病史及相关检验检查,治疗方案则根据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现报道1例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重症心肌炎,通过本例病历的报道,旨在增加医务人员对儿童心肌炎的认识,以期能早期发现和减少由于误诊或漏诊导致的严重后果。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岁7个月,主诉:发热3d,发现水肿1d

 

现病史:2023年12月4日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8.5℃,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一般,无其他不适,至当地妇幼保健院查甲型流感病毒及支原体阳性,自行给予口服药物治疗,体温未降至正常,2023年12月5日至当地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

查血常规:白细胞9.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9%,淋巴细胞百分比33.3%,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计数267×109/L,C-反应蛋白8.16mg/L;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1318U/L,肌酸激酶同工酶54.3U/L,乳酸脱氢酶304U/L,a-羟丁酸脱氢酶258U/L,肌红蛋白定量218.1ng/mg,肌酸激酶同工酶定量19.3ng/mg,降钙素原0.19ng/mg,肝肾功、电解质、二便常规、九项呼吸道病毒、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给予对症口服及静脉输注药物治疗,未再发热、呕吐。2023年12月6日出现水肿,双眼睑、面部及四肢为著,伴头痛、四肢肌肉痛,继续上述药物治疗,水肿较前加重,头痛及肌肉痛未缓解。2023年12月7日按"1.心肌炎?2.感染性肌炎?"为诊断收入院。病后神志清,精神欠佳,饮食欠佳,减少约二分之一,小便量少,大便干结。

 

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2.检查

 

2023年12月7日—2023年12月8日心肌标志物4项:肌红蛋白320.0ng/L,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2223.5pg/ml,CK-MB质量16.1ng/ml,高敏肌钙蛋白I 0.045ng/ml,肾功:葡萄糖7.67mmol/L,支原体核酸阳性。心脏核磁共振(12月18日):提示心肌炎、左心室壁及室间隔稍厚(12.2,7.3mm)、心包积液。

 

表1 各时间段实验室检查的指标

 

表2 各时间段实验室检查的指标

 

 

表3 各时间段的检查结果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根据中国《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3]诊断为心肌炎,患儿入院后心肌损伤进行性加重,有心脏核磁及心脏彩超改变,故诊断重症心肌炎症。

2.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进行性升高,最高6151,入院后合并血压下降,故诊断急性心力衰竭。

3.生化检查示钾偏低、肝功能受损,故诊断肝损伤、电解质紊乱。

4.入院后查胸片示双肺炎,结合支原体核酸结果,故诊断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

 

鉴别诊断:

1.患儿入院时有水肿,需与肾脏疾病及肝脏疾病相鉴别,多次肝肾功能、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彩超无异常发现,故排除。

2.入院后患儿精神萎靡,饮食欠佳,有持续头痛情况,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正常,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家属行腰椎穿刺,家属拒绝,暂不能排除颅内感染。

 

4.治疗

 

入院后给予I级护理、书面告病重、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计出入水量。

 

入院有明显的心肌损伤,暂给予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营养心肌治疗(12月7日—12月20日)。考虑患儿有急性心力衰竭情况临时给予呋塞米利尿减轻心脏负荷(12月8日、12月9日)。有明确的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对症治疗(12月8日—12月12日)。复查患儿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合并肝功能损伤、监测血压偏低、患儿有反复发热给于复方甘草酸苷护肝(12月9日—12月16日)、多巴胺改善循环(12月9日—12月13日)、米力农强心(12月10日—12月13日),人免疫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12月9日)。

 

5.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无特殊不适,复查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心脏彩超心功能未见异常,余指标好转后出院。后规律复查(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2024年1月19日因呼吸道感染于我科住院治疗,查生化指标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示心功能正常,室间隔稍增厚。

 

讨论

 

本病例为儿童,入院前有明确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感染后消化道症状合并有明显水肿。入院时心肌酶异常,考虑当时流行病学方面,患儿有甲流感染,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第一印象患儿可能是心肌炎合并感染性肌炎。但结合患儿体格检查,有明显颜面部、眼睑及四肢水肿,不能排除肝脏及肾脏相关疾病,急查相关指标后排除肝肾相关疾病,最终不能排除暴发性心肌炎可能。经过多次生化指标及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好转后给予心脏核磁检查确诊患儿为重症心肌炎,给予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好转出院。

 

本例患儿为重症心肌炎,而重症心肌炎与暴发性心肌炎相似,变化急速,易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2]。重症心肌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4]。临床症状如胸痛、呼吸急促及心力衰竭表现可以提供初步线索,而心电图则可揭示电活动异常。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和脑钠肽的升高,及心脏核磁共振显示心肌水肿等影像学变化,是确诊心肌炎的重要依据[5]。因此,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严密观察联合心脏核磁共振,成功诊治了该患儿。本病例展现了现代医学在应对复杂心脏疾病方面的进步与潜力。通过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患儿恢复迅速。这个案例不仅证明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持续监测和后续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整体而言,这些成功经验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Christos PK , Maria-Anna B , Anna-Bettina H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Acute Myocarditis[J].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18,11(11):1583-1590.

 

[2] Chen DY , Huang WK , Chien-Chia WV ,et al.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cancer patients: A review when cardiology meets immuno-oncology[J]. J Formos Med Assoc, 2020,119(10):1461-1475.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57(2) :87-89.

 

[4] 庹虎,何兵.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39(3) :203-207.

 

[5] Lavannya A , Michael M , Sean H ,et al. Role of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 related myocarditis: Clinical and imaging considerations[J].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1,13(9):283-293.